春江花月夜
江流宛转绕芳甸,月照花林皆似霰;空里流霜不觉飞,汀上白沙看不见,江天一色无纤尘,皎皎空中孤月轮,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望相似,不知江月待何人,但见长江送流水。
白云一片去悠悠,青枫浦上不胜愁,谁家今夜扁舟子?何处相思明月楼?可怜楼上月徘徊,应照离人妆镜台,玉户帘中卷不去,捣衣砧上拂还来,此时相望不相闻,愿逐月华流照君,鸿雁长飞光不度,鱼龙潜跃水成文。
昨夜闲潭梦落花,可怜春半不还家,江水流春去欲尽,江潭落月复西斜,斜月沉沉藏海雾,碣石潇湘无限路,不知乘月几人归,落月摇情满江树。(注:原诗共三段,每段皆以春江花月开头。)
此诗以“春江花月夜”为题,写景兼点题,全诗由景生情,移情于景,诗人抓住春风和明月这两种美好的自然景物,融入丰富的想象和浓郁的情味,将读者带入情意绵绵的梦境中,抒发了相思离别之情,全诗语言优美,节奏平缓,委婉动人,意境深远。
诗的开篇便以“江流宛转绕芳甸”七个字勾勒出了一幅春江月夜的美丽画面,接着以“月照花林皆似霰”来描绘月光照耀下花儿像细密的雪粒一样斑斑驳驳、明灭不定的景象,诗人将月光洒在花林上的美景比作雪后林中状如雨点的闪光,十分生动传神,诗人面对着芳甸上空一轮皓月,浮想联翩,他不直接说面对如此美景而生发相思之情是自然的、应该的,而是将笔触转向了遥远的宇宙长天而发问:“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”诗人没有直接回答“何人”“何年”,却说“人生代代无穷已”和“江月年年望相似”,意思是说人类的历史没有终止过,自然也就不可能没有一代一代的人;而江上的月亮却永远是圆圆的、亮亮的、年年如此、岁岁如此,它似乎在告诉人们:人生短促而代代相传的人类则一代更比一代强;而圆圆的明月则象征着人们之间的团圆和美好祝愿。
诗的后面部分则转入对游子相思之情的抒发。“不知乘月几人归”一句承接上文对宇宙长天和人生短暂的思索而来,它反问:“又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?”这似乎是在说游子们不能乘月回家是由于他们思念亲人、怀恋故乡而不能自已;而另一方面又似乎在说人们即使在团圆的时候也难以团聚到一块儿,因为人们总是在分离和远行,这便使诗人的相思之情更加深了一层。“落月摇情满江树”一句以写情为主,以景衬情,它描绘了一幅游子思妇情意绵绵、难舍难分的情景。“落月”一句收束了全篇的景语部分,使情和景再一次融合起来;同时它又开启了情语部分。“落月”一句中的“落月”二字还为下文写游子的梦境作了铺垫。
此诗的意境空灵而朦胧,表达了诗人对宇宙、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,诗人将“春江”、“花林”、“白云”、“青枫浦”等自然景物与“明月”、“孤”、“落花”等意象交融在一起,构成了一幅春江花月夜的美丽图画,这幅图画不仅具有诗情画意之美,而且寄寓了诗人的哲理思考:即宇宙万物和人类个体都是有限的、短暂的,但人类一代接一代地延续下去,而明月则永远地照耀着大地,这种思考和感悟使此诗具有了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。
《春江花月夜》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,它以优美的语言、深邃的意境、丰富的哲理思考和感悟、浓郁的抒情韵味和优美的画境,成为唐代绝句中的经典之作,它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,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启示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