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栏简介:
“我的青春在古冶”优秀人才成长奋斗历程征集展播活动开展以来,区委人才办陆续收到各领域优秀人才投稿,作品充分展现了优秀人才与古冶共同成长、相互成就的感人故事。现开设“人才”专栏,对优秀人才事迹进行展播,本期展播内容为古冶籍优秀人才杨昆作品《文字峥嵘》。
文字峥嵘
作者:杨昆
古冶是我土生土长的家乡,那句耳熟能详的“自古金盆冶宝地”犹如家乡的金字招牌,深嵌心中引以为荣。
我出生在普通的家庭,父亲是名普通工人,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。工农家庭出生的我,却喜欢上了文学。虽然没有书香门第的浓郁家风,但我还是对文学有了情有独钟的偏爱。
从16岁初尝文学的稚嫩,点点滴滴到如今也走过了20多年悠悠岁月。这些年,我从对文学懵懂开始,从怀念母校唐山十七中崔桂芝老师的一篇《恩师良母》开启门外汉的摸索,到参加鲁迅文学院少年作家班,再到一人幸运到中国散文学会青少年创作中心工作。韶华青春,在伴随苦涩、期望中与文学不期而遇。
那时的我,虽然对于未来有些迷茫,但与文学殿堂的距离似乎又近在咫尺,心中自然多了些理想斑驳的憧憬。大道之行,历练迥异。生活的荆棘载途,时刻都在考验着我的心灵和面对前方的勇气。
工作经历的丰富,让我在增长阅历的同时,也为牵挂家人而逡巡不定。思忖再三,还是决定从北京回来,照顾患病的父亲,抒解切切乡情。而内心的纠结和不舍,让我再次茫然于生活。
翻看自己曾经在北京工作时,自己编辑创作中心的会刊,那责任编辑署名着自己“余泽泰”的笔名,那是自己的名字第一次登上了编辑栏,让我在每每难忘中仍为前方的光明鼓劲。
曾经我边工作边写作,将自己亲身打工的经历创作了一部27万字的长篇小说《旭若台》,那其中就有赵各庄一家饭店的影子。这十章85节的文字,最初手写完成。而我最喜欢的还是抒情散文,或许是散文形神合一的精妙,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个体裁。
故此,我先后加入了中国散文学会青少年创作中心、中国散文家协会、河北省散文学会、中国散文学会等文学团体。
回到家乡,我进入了私企工作,开始从文学转入新闻、公文等文稿的撰写。从企业内刊,到网站宣传,再到行业约稿……都有我文字的火花。
还记得我2020年初,新冠疫情让我尝试了居家办公的特有体验。公司的一项捐赠事迹,从区里报到市里,进而又报到省里。每一次变化,都要有不同文字的撰写。那一刻,我感触到自己字里行间的价值。
文者仁心,即便疫情期间,甚至摔伤了膝盖,我仍坚持居家办公,照常完成撰写任务。虽然自己敬谢不敏,但在恪守本职上,从不懈怠从事。
千淘万漉虽辛苦,吹尽狂沙始到金。如今的古冶,璞玉浑金换新颜,让环境与转型迸射出时代崭新的火花。以文明新象,逐梦而行。我愿尽己力,为古冶发展加油点赞!
来源:区委人才办
监制|张克勤
编辑|赵斌 李静曦
制作|王健 吴慧杨
- END -
古冶发布 (guyepress)
综合整理出品|转载请注明来源
以上图片版权均归作者所有
◆ ◆ ◆